將軍澳醫院關節手術做錯部位 7歲童捱多兩次手術修正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06/05 19:46

最後更新: 2019/06/05 20:17

分享:

分享:

將軍澳醫院公布一宗醫療事故。(資料圖片)

將軍澳醫院公布一宗醫療事故,一名7歲男童因意外右手拇指受傷,上月31日晚上到將軍澳醫院急症室就診。然而骨科醫生診視後,為男童進行輔以鋼絲固定的閉合復位手術時,鋼絲固定程序誤於男童右手拇指間關節進行,而非掌指關節患處,令男童需做多兩次修正手術。

該名7歲男童,上月31日往急症室就診時,經X光檢查結果顯示,男童右手掌指關節脫位,醫生為他進行閉合復位法治療,惟不成功。男童同日晚上被送往兒童及青少年科病房跟進治理。經骨科醫生診視後,於本月1日上午為男童進行輔以鋼絲固定的閉合復位手術。

術後男童被送往復甦室,期間醫生發現鋼絲固定程序誤於男童右手拇指間關節進行,而非掌指關節患處。醫生隨即向男童母親取得同意,即時再進行修正手術。其後分別於6月3日及4日的X光及電腦掃描檢查結果顯示,男童右手拇指掌指關節之治療效果未如理想,雖然患處對日後關節的活動能力沒有長遠影響,院方建議為男童再安排一次手術修正情況。

院方非常關注今次事件,已於今日(5日)與男童家屬會面詳細交代事件,並就治療患處位置出現誤差誠表歉意,醫院已盡力為病人提供跟進治療的選擇。院方已向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通報個案,並將事件列為醫療風險警示事件。

院方會成立根源分析委員會,詳細調查事件經過,以防止同類事件再次發生,並將於8個星期內向醫院管理局呈交報告。

骨科專科醫生劉志源表示,由於骨科醫生錯誤地以鋼絲固定沒有脫位的右手拇指間關節,受傷男童因而要多進行2次手術,令他接受麻醉的風險及次數增加。

他指,一般而言,醫生會用約1毫米粗的鋼絲,協助關節固定在原位置,若手術順利,對男童拇指的一次性傷害很小,但如術後仍需調整鋼絲位置,令鋼絲每次在關節患處「出出入入」 多次,則有可能影響男童拇指關節生長及功能,

手指長度亦有可能差少少。

劉志源認為,只要男童在手術後有進行適當的物理治療,康復進度會比成人良好,康復程度基本可達至少95%, 對其日後寫字的狀況亦不會構成問題,但因整個治療過程本身已經「拖長左」,男童接受物理治療或需時2至3個月,比正常的約1個月延長。